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传统化工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或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化工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化工新材料具有的特点,且产品品种类型众多,既包括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等传统合成材料的高端产品,也涵盖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功能性材料和高性能专用与精细化学品,以及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对汽车、新能源、电子电器、现代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轻量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至关重要。
从产品类别而言,包括三类:一是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二是新领域的高端化工产品;三是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明显的变化。化工新材料最重要的包含以下九大领域:
聚烯烃弹性体材料(乙烯基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等)、聚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树脂、乙烯-乙烯醇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透明减薄用茂金属聚烯烃(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单一材质聚乙烯包装膜专用树脂、锂离子电池及电工膜用低灰分聚丙烯专用树脂、高流动低气味聚丙烯树脂、高透明环烯烃烯烃树脂、透明包装用复合热收缩膜芯专用树脂、低温管道用聚1-丁烯树脂、聚异丁烯(PIB)等。
发展重点:突破高碳α-烯烃共聚乙烯,茂金属催化剂绿色生产技术,重点发展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茂金属催化聚乙烯和聚丙烯, 聚烯烃专用料以及共混改性塑料和塑料合金;提升现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性能。
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特种聚酯;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等其他特种工程塑料。
发展重点:快速推进PEEN(聚醚醚腈)、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等特种工程塑料品种的产业化,并力争实现己二腈等关键配套单体产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配套的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及系列材料、半芳香耐高温尼龙、新一代电子信息用特种液晶高分子材料。提升高性能聚甲醛、PET/PBT树脂、聚苯硫醚、尼龙、聚酰亚胺等工程塑料工业技术,加快开发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非结晶型共聚酯(PETG)等高端产品。
MDI、TDI、HDI、IPDI、HMDI等异氰酸酯为原料的硬泡、软泡、喷涂泡沫、复合材料、弹性体、整体发泡。
发展重点:突破高端TPU弹性体、环保功能性聚醚、聚氨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聚氨酯硬质泡沫稳定剂新品种、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等生产技术;着力发展高档涂料、高档合成革、弹性体、胶黏剂、火箭推进剂用IPDI和H12MDI等特种异氰酸酯。开发特种聚醚、水性、无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全水/化学环保型聚氨酯发泡剂等环保产品。
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可熔融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聚乙烯-三氟氯乙烯等氟树脂;硅树脂,硅烷偶联剂。
发展重点:推进苯基有机硅单体及衍生物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系列化、差异化、高质化、复合化、专用化的高端氟、硅聚合物(氟、硅树脂,氟、硅橡胶)、含氟功能性膜材料和高品质含氟、硅精细化学品(高纯电子化学品、含氟、硅表面活性剂、含氟、硅中间体等)。
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氟橡胶、氟硅橡胶、氟碳橡胶和全氟醚橡胶、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聚氨酯橡胶和异戊橡胶等;可注塑加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POP,TPV,SEBS )。
发展重点:突破氟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稀土顺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产品生产技术。积极开发卤化丁基、氢化丁腈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胶和聚烯烃、聚酯、聚氨酯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
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哪唑纤维等。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等高端产品。
水处理用膜、特种功能膜、离子交换膜、气体分离膜、新能源用膜(光伏、锂电和燃料电池用)、光学膜、医用膜等。
发展重点:突破太阳能电池封装用聚氟乙烯膜;特种光学聚酯膜;液晶面板生产用聚乙烯醇膜;提高氯碱工业用离子膜膜电阻和跨膜电压等性能;促进燃料电池膜及工业用高性能双极膜装备实现产业化。强化锂电池隔膜的研制开发和技术升级改造,实现中高端隔膜材料国产化;加快液流电池隔膜材料国产化进度;快速推进CO2等酸性气体分离膜、空气中PM2.5分离膜以及富氮、富氧、脱湿、氢和有机蒸气回收等分离膜的产业化。
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化学品、封装测试化学品、PCB用化学品、液晶显示器用化学品、OLED用化学品、电子纸(ED)用化学品等。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电池、印制电路板等领域配套的电子化学品。集成电路封装材料,248nm和 193nm级光刻胶、PPT级高纯试剂和气体等
生物基及可降解材料、无机功能材料(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石墨烯)、MOF等。
2022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出售的收益1.3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22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能达到4500万吨/年,产量超3100万吨。2023年产值超过1.2万亿元。
行业先后攻克了聚烯烃弹性体、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烃;光学级PMMA等高性能工程塑料;氢化丁腈橡胶等高性能橡胶;高强高模聚酰亚胺、大丝束碳纤维、高伸长间位芳纶、高韧型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钙钛量子点光学膜等高性能膜材料;超高纯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磷酸等电子化学品,对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保障能力明显地增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灼策公众号:shanghaizhuoce ,或者搜索“灼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