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我裁掉了那个业绩最好的员工

来源:ob欧宝最新地址    发布时间:2025-03-28 03:15:53 浏览次数: 1

  

我裁掉了那个业绩最好的员工

  K哥的朋友冯总,是一家toB软件公司的老板,上周闲聊时告诉我,他裁掉了公司里业绩最好的一批销售。我听了有点懵,怎么还有老板故意自废武功的?

  冯总进一步解释,那些被裁的金牌销售们总是习惯盯着大客户,根本看不上中小客户,行情好的时候这当然没问题,搞定一两个大客户就可以一年衣食无忧。

  但今时不同往日,经济下行肉眼可见,大客户普遍缩减了IT预算,还一门心思死抱大客户大腿的金牌销售的业绩,自然就一落千丈。反而是那些平时工作比较扎实、手中掌握很多中小企业客户的销售,业绩在不断提升。

  K哥恍然大悟,不禁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来的“高攀不起”和“看它不起”竟然互相掉了个儿。这也印证了K哥的一个判断:今年往后,哪还有什么容易钱、体面钱,所有的钱都是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权威机构,都认为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低迷。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也很难置身其外,在接下来的几年,也将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一系列的挑战:

  去年年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报告:全球经济面临低增长、高债务、投资疲软和贸易中断将成为新常态。并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提高速度为2.7%,低于2011~2019年3.0%的年均增长率,也远低于全球金融危机前4.4%的中等水准,其中发展中国家经济放缓幅度会更大。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世界经济展望》中做了同样相对悲观的预测: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提高速度预计均为3.3%,低于3.7%的历史中等水准(2000年至2019年)。并表示,在巨大的政策不确定性下,各国的增长路径将出现显著分化。

  把这些预测翻译成白话,就是未来这纪念的日子大家都不会好过,如果非说有区别,那也是“差”和“更差”的区别。对应到微观的商业场景,这种萎靡的低增长态势则意味着市场机会的减少,企业纯收入空间的压缩,以及个人收入增长的放缓。换句话说,以后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赚钱的难度都会比以前大得多。

  消费信心从来都是经济复苏的重要先行指标,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和经济的整体活力。麦肯发布的《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指出,当前我国花了钱的人自身消费增长的预期相对谨慎,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基本低于90(100是标准值),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居民储蓄意愿显著地增强,最新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住户人民币存款新增14.26万亿元,再创新高。

  而这种谨慎消费的态度,不仅影响了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消费行业,还波及了房地产、汽车等大额消费领域。整体低迷的消费市场,也就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难以顺利出售,赚钱效应也慢慢的变差。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技术竞争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两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还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遗憾的是,目前中美关系依然处在激烈的博弈当中,从贸易关税到技术封锁,从市场准入到投资限制,彼此的斗法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再加上刚刚回锅总统的特朗普,让人没办法预测的行事风格,更是在本就充满不确性的中美氛围,变得更难以预测。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2024年人口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这已经是我国总人口连续3年减少。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少子化、低出生率的趋势可能在最近几年,仍会持续。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少的越“少”,老的越“老”,两者叠加的人口结构,也直接影响了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逐渐萎缩,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儿童相关产业受到明显冲击,而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的需求却加速上升。这些显著变化,必将为传统的产业体系和商业带来重大冲击,相关企业要想活下去,就要学会寻找新方向和新增长点。

  既然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发生巨变,那么我们的赚钱思维和方式,也必然要与时俱进,跟着调整。至少有一点已经是明牌了:过去那种胆子大就能赚大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和基建红利等大的“时代风口”。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则为经济稳步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但现在这些红利要么被消耗殆尽,要么正慢慢从“优势”转变成“劣势”。比如,我们的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再;而城市化进程也已进入中后期,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完善,大规模的基建投资难以持续……

  在这种大背景下,无论企业和个人的赚钱方式都必须随之改变。过去那种依靠资源投入、依靠胆量和勇气的粗放式经营和激进式暴富的模式,既难以为继,也很难重现。

  在将来,“卷”将成为常态,大家真正拼的是认知,技术,管理等含金量高的“干货”。有本事吃饭,没本事干看,同行无同利、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会时常出现。

  以餐饮行业为例,过去餐厅主要是依靠地段、规模和菜品口味来吸引顾客,竞争相对较为简单。但随着成本的增加,竞争的加剧,很多跟不上趟的老板,眼看着以前的“躺赚”变成了“生赔”,却无计可施。

  但有些餐饮企业却可以跟随时代变化找到破局点。比如一些连锁餐饮不仅在菜品口味上不停地改进革新,还掌握了急冻、中央厨房模式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急冻技术能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口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中央厨房模式则能轻松实现标准化生产和集中配送,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这样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又保障了菜品质量的稳定性,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有更大的优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这话反映了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原理:赚钱的本质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他人的需求,以此来实现价值交换,获取经济回报。

  用你有的换你要的,等价交换。无论是以前跋涉万里的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易,还是现在近在咫尺的电子商务平台,本质上都是如此。因此,要想赚钱,我们要先问自己,我有什么,我的独特优势是什么?先有这种意识,才有赚钱的可能,这一原则永不过时。

  在价值交换的过程中,你解决的问题越贵,赚的钱也就越多。这里的“贵”并不是指价格高,而是指问题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20世纪初,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了故障,公司请来著名电机工程师斯坦门茨。他仔细研究后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圈线圈。按照他的要求,问题果然得到解决。斯坦门茨为此向福特公司开出了1万美元的账单,有人质疑“画一条就要一万美元,也太贵了吧!”,斯坦门茨随即给出解释:“画一条线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美元。”

  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K哥也曾向我们的咨询客户收过1小时1万块钱的咨询费,对方不但没觉得我是漫天要价,反而觉得物有所值,和K哥公司签了长期咨询合同。一个人价值的高低,并非取决于做事的时长,而是取决你所解决的问题值不值钱。干一天跑腿的活,和一天之内为企业解决战略难题、攻克技术瓶颈,价值当然不可能一样。

  关于赚钱,很多人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过于关注赚钱本身,而忽略了自身价值的提升。其实远比一时赚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值钱,成为企业甚至行业的稀缺资产。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有以下两条路径:

  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行业专家都是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方法。行业专家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相关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能,在行业内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当然,你如果能成为行业的No.1,你的价值就更加不可估量。

  比如,有“美甲女王”之称的 CND 创始人 Jan Arnold,从年轻时就痴迷于美甲,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指甲的结构、不一样的材质指甲油的特性及各种美甲设计技巧,并通过不断试验和创新,发明了一系列独特的美甲产品和技术,彻底改变了美甲行业的格局,成为这个赛道最顶尖的存在,旗下CND 品牌也成为全世界美甲行业的领导品牌。

  除了打磨手艺,成为行业专家之外,学习新技能、开拓新领域也是让自己值钱的重要方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那些能够率先掌握新技能、进入新领域的人,往往能轻松的获得巨大的先发优势。

  去年,不会编程的产品经理陈云飞,一个人开发出爆款产品“小猫补光灯”,冲到AppStore付费榜第一名,成为圈内热度很高的话题。陈云飞不是技术出身,根本不会写代码,但却有很强的学习意识,利用AI技术尝试产品研制,并在一个极为细分的蓝海领域,成功打造了一款竞争很小的产品,成为学习新技能、利用新技能,成功吃到“螃蟹”的探索者。

  未来虽然会难一些,但赚钱的机会依然存在,我们现在最该思考的是,我现在需要做些什么,才能配得上在寒冬中愈发“熠熠生辉”的财富?共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2025-2029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投资规划及前景预测报告 下一篇:出货超4000台工业级3D打印机金石三维晒出2024亮眼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