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衢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答复(衢市民议函〔2024〕11号)

来源:ob欧宝最新地址    发布时间:2025-03-25 04:04:00 021-64096188
产品详情

  

衢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答复(衢市民议函〔2024〕11号)

  你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人服务方面的建议》的建议(第157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你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衢委发〔2020〕8号)、《关于提升“助老三件事”服务能力的实施建议》(衢政办发〔2023〕16号)、《关于印发衢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的通知》(衢政办发〔2023〕27号)等政策文件,逐渐完备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服务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立足本地实际,也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创新,成效初显。

  一是建立关爱服务制度。2019年以来,各地分别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建议》,对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基础台账、落实赡养义务人主体责任、优化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环境、完善社会救助、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另外,我市2022年施行的《衢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明确将探访居家老年人工作纳入村(居)委会职责,要求定期探访高龄、独居、特殊困难等居家老年人,掌握老年人生活基本情况,帮助处理问题并做好探访记录。二是建立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以市府办名义印发《衢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在省级清单基础上,创新将助餐、助洁、助医“助老三件事”纳入全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便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老年人按图索骥,以最短时间了解基本养老服务内容。目前,市级及6个县(市、区)均已完成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印发,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城乡统一。三是加强探访关爱工作。落实《浙江省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制度(试行)》《衢州市城乡网格化管理条例》,探索建立“网格化”居家探访服务模式,对70岁以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留守老人,通过定期上门走访、党员及志愿者结对帮扶、亲属邻里互帮互助、服务热线快速响应、电话问候等形式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同时积极动员和组织持证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退休医师、教师等组建志愿者(义工)队伍,通过结对帮扶、定时定点、邻里守望等方式,为有服务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安全看护、生活照料、健康讲座、助老送餐、精神慰藉等活动。

  一是落实特困供养制度。按照“应救尽救,应养尽养”的原则,对于60周岁以上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供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特困老年人3502人,平均基本生活标准达1447元/月·人。二是落实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推行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稳步提高低保标准,对低保家庭中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按照最新低保标准全额发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家庭80岁以上老年人3201人,基本生活标准达1447元/月·人。三是实行大病保险制度。我市从2016年1月起实行大病保险市级统筹,基金统收统支。为提高救助水平,做优“主动发现、精准识别、梯次减负、保障兜底”长效机制,做实医保暖心无忧基金化解困难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负担专项行动,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功能,稳步提升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同时,完善惠衢保补充性商业健康保险模式,引导商保机构创新完善保障内容,丰富增值服务,把民生工作办好办实办到位。四是实现高龄津贴提标扩面。在原福利待遇不变的基础上,指导各县(市、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年龄段阶梯式提高高龄老人福利待遇,并将高龄津贴发放对象从享受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金待遇的老年人扩大至拥有当地户籍的所有老年人。目前全市约有8.6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老年津贴(高龄津贴和长寿保健金)约9300万余元。五是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全市102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93家实现社会化运营。近年来,各地先后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引进杭州钱江养老、上海海阳养老、杭州健康社区养老、杭州巾帼西丽等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开展生活照料、配送餐、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当地养老服务组织,如衢州逸和源、柯城朗馨、开化泰寿等。

  一是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为提高乡镇敬老院综合照护能力,我们从2020年开始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对现有的乡镇敬老院的服务内容、服务设施等来优化升级,增加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鼓励有条件的敬老院配备康复室,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在建有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基础上,2018年起,针对中短期托养服务欠缺、喘息服务滞后等短板,着手推进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中短期托养、家庭支持等服务,部分乡镇还将服务内容扩展至心理慰藉和康复辅具器具租赁服务。2022年已实现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无感终端全覆盖。三是探索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按照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的“五有”标准,以养老机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为主体,联合或依托乡镇卫生院,探索建设康养联合体,有效突破康复护理资源进社区、进家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66家,康养联合体乡镇(街道)覆盖率达66%。四是持续扩大老年助餐服务。2023年,我市创新推出助餐、助洁、助医“助老三件事”,被写入市委全委会工作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印发《关于提升“助老三件事”服务能力的实施建议》(衢政办发〔2023〕16号)。各地通过开办老年食堂、建设中央厨房、依托养老服务机构配送餐、委托社会餐饮企业配送餐、邻里助餐、互联网+助餐等方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解决居家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今年以来,全市新建老年助餐服务点177家,其中老年食堂98家,助餐点79家。全市累计建成老年食堂572家,农村占比约65%。五是实施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工程。为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安全、健康等需求,从2020年起,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功能,根据老年人的实际的需求,按照“一户一案”的原则,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对地面、墙体、居室、厨房间、卫生间等进行实施工程改造,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质量。2021年我们将实施对象扩大至“三老”人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中失能半失能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适老化改造3762户。六是实施“安居守护”工程。2023年,为解决独居老人安全问题,谋划实施“安居守护”工程建设项目,为柯城区、衢江区、开化县600余户孤寡、独居高龄老人安装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累计触发报警设备1200余次,成功救助高龄老人因意外跌倒受伤2例。在去年的基础上,我市持续推进“安居守护”工程,将该项目纳入市民生实事,并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多部门印发《“安居守护”困难独居老年人家庭安全环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计划为1000户孤寡、独居高龄老人安装智能设备终端。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安装。

  农村留守老人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下步我们将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改善生活质量、走向共同富裕等目标,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老人服务体系。一是推动“以地养老”改革。推广“农村老年公寓+养老服务”等模式,探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料中心)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满足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离家不离村,就近就便得到医养护服务的需求。二是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推进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现愿改尽改,今年我市计划完成675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三是配合医保局等部门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工作。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服务保障。四是持续扩大老年助餐服务。通过中心食堂+村(社)助餐点、邻里互助、“慈善+乡贤”捐赠等运营模式促进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发展。2024年计划在农村新增150个以上老年助餐服务点位。五是深化推广养老服务“爱心卡”。借助“爱心卡”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有效满足老年人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需求,实现养老服务更精准、便捷、高效。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上一篇:直面企业诉求 精准破题解困 ——我市深入开展“走访解促”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下一篇:一催化新资料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落地河北辛集